孙焕宝 吉剧剧作者 孙焕宝个人简介
孙焕宝,男,吉剧剧作者,曲艺家。生在吉林省长春市。
1945年,孙焕宝进入私塾。凭借其聪明伶俐,外加刻苦学习,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家庭陷入困境,在念了短短两个月私塾之后,孙焕宝求学梦破灭了。后来,远在河北老家的二哥与姐姐也相继来到了长春,当时哥哥是木匠,而姐姐则在长春唱起了大鼓书。而正是姐姐的到来,才改变了孙老一生的命运。当时,与姐姐一起合作的还有一位弹三弦的老先生,由于大鼓有个规则那就是“女唱男弹,或者男唱男弹”。在这种特殊需要之下,姐姐不得不让孙焕宝学起了三弦。聪慧的孙焕宝没用多长时间便很快步入了角色。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孙焕宝再次步入了学校的大门,当时,凭借其深厚的学习基础,从学校的一年级跳到二年级,并且在其刚刚入学不久,便被学校选拔为大队长,学习成绩年年第一名。就在念到三年级的时候,由于家庭因素,他不得不忍痛辍学。当时学校的校长这样坦言:“只要你念完小学,我保送你上师范”。尽管如此,孙焕宝还是离开了学校。并且从此,他与三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段日子,为了巡回演出,东北三省的每一座城市几乎遍布了孙焕宝的足迹,长春、吉林、沈阳、哈尔滨、辽宁的黑山。同时在演出的日子里,他也结识了许许多多的艺术名家,作为吉林省曲艺泰斗的那炳晨与孙焕宝交谊甚厚,在那老的眼里,孙焕宝简直就是奇才。当时,许多演艺界的名流简直不敢相信,这么专业、这样美妙的音符居然出自一个少年之手。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抗击敌人,在朝鲜战场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宁死不屈的英雄故事。1951年,为了广泛传诵英雄事迹,孙焕宝创作了大鼓词“宁死不屈的八勇士”,被长春市文联主办的《抗美文艺演唱》进行了全文发表,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52年,孙焕宝创作的“抗议美军撒细菌”的大鼓词在当时的《长春新报》发表之后,孙老在我省文艺界声明鹊起,当时,曲艺界的知名人士根本不知道,这么优秀的作品居然出自一个只上了两年学的后生之笔。1959年,时年24岁的孙焕宝创作的吉剧《孙桂芝》在吉林省演出了8场,真可谓影响颇深。
1964年,在省文联举办的汇报演出活动中,当时参加演出的节目除了二人转之外,还有小品等节目。然而在众多的曲艺节目里,只有孙焕宝创作的西河大鼓《女民兵》在吉林日报发表。并且专家还亲自撰写了文章,对他的曲艺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79年,孙焕宝被调到了吉林市文联工作,刚刚上任,他便负责编辑了10万字的国庆征文集中的曲艺部分。同时,8万字的《新长征》曲艺创作集也是由孙焕宝一人完成的。
1984年,在孙焕宝任吉林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期间,他先后编辑了《江城颂》曲艺创作集二十九篇13万字、二人转《换房相亲》创作集8篇十万字。同时,他还负责编辑了8万字的《昔日吉林民俗》等。并且他的很多文章作品先后被《东北经济报》、吉林省《民间故事》、《民俗报》转载。1985年,在吉林省举办的首届中青年演员技功评比演出活动中,孙焕宝作为特殊评委参加了点评,演员们心服口服,专家们更是如此。1987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全国首届电视相声邀请赛。当时,吉林市节目的创作、排练都是由孙焕宝一个人负责完成的。并且,省曲艺家协会还亲自邀请孙焕宝参与节目修改、组织排练和汇报演出等工作。在此次大赛中,孙焕宝负责编排创作的节目获得了创作三等奖,其中两位演员(吉林市一名)获得了表演荧屏奖。1991年,鉴于孙焕宝的艺术成就,在吉林省曲艺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孙焕宝被当选为吉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1984年,著名笑星大师侯宝林先生来吉林市讲学,对孙老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当场挥笔题词“颂春”以示对孙老的钦敬。
1996年,孙焕宝退休。但是,退休后的他没有止步,他依然辛勤耕耘在曲艺创作与文化发展的舞台上。2002年,吉林省曲艺家协会、吉林省戏剧创作评论室联合举办了“迎接党的十六大全省曲艺作品征集”活动。在此活动中,孙焕宝创作的大鼓词《英雄赞》荣获二等奖。
并且从1979年开始,孙焕宝就为吉林市各界编撰写志。
1987年,孙焕宝标点整理了《吉林市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1至6辑120万字。就是这部志,由于年代久远(上至民国,下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资料浩繁,(其中包罗了文学、艺术、戏剧、曲艺、文化市场、电影、民俗等方方面面)给孙焕宝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此,面对着厚厚的历史资料,那段日子,他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即便如此,孙焕宝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
1999年12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550千字的《吉林市文化志》正式出版发行,这部志再次凝聚了孙焕宝的心血。
出生:1935年,农历乙亥年
人物分类
吉剧 剧作者
1945年,孙焕宝进入私塾。凭借其聪明伶俐,外加刻苦学习,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家庭陷入困境,在念了短短两个月私塾之后,孙焕宝求学梦破灭了。后来,远在河北老家的二哥与姐姐也相继来到了长春,当时哥哥是木匠,而姐姐则在长春唱起了大鼓书。而正是姐姐的到来,才改变了孙老一生的命运。当时,与姐姐一起合作的还有一位弹三弦的老先生,由于大鼓有个规则那就是“女唱男弹,或者男唱男弹”。在这种特殊需要之下,姐姐不得不让孙焕宝学起了三弦。聪慧的孙焕宝没用多长时间便很快步入了角色。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孙焕宝再次步入了学校的大门,当时,凭借其深厚的学习基础,从学校的一年级跳到二年级,并且在其刚刚入学不久,便被学校选拔为大队长,学习成绩年年第一名。就在念到三年级的时候,由于家庭因素,他不得不忍痛辍学。当时学校的校长这样坦言:“只要你念完小学,我保送你上师范”。尽管如此,孙焕宝还是离开了学校。并且从此,他与三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段日子,为了巡回演出,东北三省的每一座城市几乎遍布了孙焕宝的足迹,长春、吉林、沈阳、哈尔滨、辽宁的黑山。同时在演出的日子里,他也结识了许许多多的艺术名家,作为吉林省曲艺泰斗的那炳晨与孙焕宝交谊甚厚,在那老的眼里,孙焕宝简直就是奇才。当时,许多演艺界的名流简直不敢相信,这么专业、这样美妙的音符居然出自一个少年之手。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抗击敌人,在朝鲜战场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宁死不屈的英雄故事。1951年,为了广泛传诵英雄事迹,孙焕宝创作了大鼓词“宁死不屈的八勇士”,被长春市文联主办的《抗美文艺演唱》进行了全文发表,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52年,孙焕宝创作的“抗议美军撒细菌”的大鼓词在当时的《长春新报》发表之后,孙老在我省文艺界声明鹊起,当时,曲艺界的知名人士根本不知道,这么优秀的作品居然出自一个只上了两年学的后生之笔。1959年,时年24岁的孙焕宝创作的吉剧《孙桂芝》在吉林省演出了8场,真可谓影响颇深。
1964年,在省文联举办的汇报演出活动中,当时参加演出的节目除了二人转之外,还有小品等节目。然而在众多的曲艺节目里,只有孙焕宝创作的西河大鼓《女民兵》在吉林日报发表。并且专家还亲自撰写了文章,对他的曲艺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79年,孙焕宝被调到了吉林市文联工作,刚刚上任,他便负责编辑了10万字的国庆征文集中的曲艺部分。同时,8万字的《新长征》曲艺创作集也是由孙焕宝一人完成的。
1984年,在孙焕宝任吉林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期间,他先后编辑了《江城颂》曲艺创作集二十九篇13万字、二人转《换房相亲》创作集8篇十万字。同时,他还负责编辑了8万字的《昔日吉林民俗》等。并且他的很多文章作品先后被《东北经济报》、吉林省《民间故事》、《民俗报》转载。1985年,在吉林省举办的首届中青年演员技功评比演出活动中,孙焕宝作为特殊评委参加了点评,演员们心服口服,专家们更是如此。1987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全国首届电视相声邀请赛。当时,吉林市节目的创作、排练都是由孙焕宝一个人负责完成的。并且,省曲艺家协会还亲自邀请孙焕宝参与节目修改、组织排练和汇报演出等工作。在此次大赛中,孙焕宝负责编排创作的节目获得了创作三等奖,其中两位演员(吉林市一名)获得了表演荧屏奖。1991年,鉴于孙焕宝的艺术成就,在吉林省曲艺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孙焕宝被当选为吉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1984年,著名笑星大师侯宝林先生来吉林市讲学,对孙老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当场挥笔题词“颂春”以示对孙老的钦敬。
1996年,孙焕宝退休。但是,退休后的他没有止步,他依然辛勤耕耘在曲艺创作与文化发展的舞台上。2002年,吉林省曲艺家协会、吉林省戏剧创作评论室联合举办了“迎接党的十六大全省曲艺作品征集”活动。在此活动中,孙焕宝创作的大鼓词《英雄赞》荣获二等奖。
并且从1979年开始,孙焕宝就为吉林市各界编撰写志。
1987年,孙焕宝标点整理了《吉林市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1至6辑120万字。就是这部志,由于年代久远(上至民国,下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资料浩繁,(其中包罗了文学、艺术、戏剧、曲艺、文化市场、电影、民俗等方方面面)给孙焕宝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此,面对着厚厚的历史资料,那段日子,他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即便如此,孙焕宝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
1999年12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550千字的《吉林市文化志》正式出版发行,这部志再次凝聚了孙焕宝的心血。
出生:1935年,农历乙亥年
人物分类
吉剧 剧作者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