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妙 潮剧旦行演员 洪妙个人简介
洪妙,男,潮剧老旦。澄海市隆都区人。出生于泰国,4岁由父亲带回家乡澄海隆都。
1909年至1910年在家乡参加大锣鼓娃娃班。1912年参加潮音正元音圆身纸影班,除演唱外兼司鼓和领奏。1926年曾随老正顺纸影班到泰国演出,演唱其拿手戏《杨令婆辩十本》和《包公会李后》,深受观众欢迎。1929年飘流到泰国,参加当地纸影班老正兴。1930年在泰国加入潮剧戏班老怡梨,成为正式的潮剧演员,在《杨令婆辩本》中饰杨令婆、《包公会李后》中饰李后。曾到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演出。后随剧团回到中国。1934年再度到泰国参加中正顺潮剧班,除演出《辩本》、《会李后》外,还在《唐僧出世》、《朱洪武》、《薛武》等等连台本戏中担任重要角色。但好景不长,中正顺突然星散,他又倒嗓失声,只好又回到家乡,跟祖母一起生活。1938年前后在家乡参加“功德班”,稍后又参加潮剧老玉堂班。
1939年潮汕失陷,纸影班星散,流落到福建东山一带,靠卖唱度过六个年头。抗战胜利后参加潮音永乐班和老一枝香班当演员,1947年参加老源正班,演出剧目有《包公会李后》、《杨令婆辩本》等。
建国后转到源正潮剧团,1951年在《白毛女》中饰老妇,《穷人恨》中饰大成母。1952年在《孔雀东南飞》中饰焦母。1953年在《志愿军未婚妻》中饰赵母,《红楼梦》中饰贾母。1954年在《妇女代表》中饰婆婆。1955年在《卓文君》中饰程妻,《选女婿》中饰丈母娘。1956年在《秦香莲》中饰太后,同年调广东潮剧团。
1957年洪妙随团上京演出,《杨令婆辩本》一戏因其成功塑造了杨令婆的舞台形象而饮誉京华,被誉为“活令婆”。《杨令婆辩本》与《扫窗会》、《闹级》三个潮剧传统锦出戏被誉为“三块宝石”。同年在《苏六娘》中饰乳娘,《拉郎配》中饰李母。1958年底广东潮剧院成立,为一团主要演员,在《苏六娘》中饰乳娘。同年《苏》剧拍摄成电影戏曲艺术片。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随团上京演出。在《阿二伯的龟鬃匙》中饰二姆。1960年随广东潮剧院一团赴香港演出,主演《辩本》。同年,广东潮剧院成立青年剧团,调往青年剧团。1961年在《换偶记》中饰张幼花。1962年在《香罗帕》中饰老夫人。1963年在现代戏《杜鹃山》中饰杜妈妈。1964年在《刘明珠》中饰太后,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电影。同年,参加广东潮剧院建立的农村演出轻骑队。1964年表演唱《某公三哭》。1965年调往广东潮剧院青年实验剧团。1965年在现代戏《借牛》中饰刘母。
“文革”期间辍演。有一段时间到家乡隆都放牛。广东潮剧院恢复建制后,于1978年2月17日,从戏校调到广东潮剧院任顾问,同时在二团工作。1980年随广东潮剧团赴香港访问演出。1982年12月15日广东潮剧院为卢吟词、谢吟、洪妙、吴大举办艺术生活纪念大会。1984年已届80高龄被邀扮在电影戏曲艺术片《张春郎削发》中饰乳娘,在“追殿”一场中多次表演追赶跌倒动作,深入角色,一丝不苟。
其饰演《香罗帕》的黄氏夫人,《换偶记》的张幼花,现代戏《妇女代表》的江母也均各具特色,屡演不衰。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融入舞台艺术程式。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个性鲜明。如杨令婆在殿中有三次起坐的表演,是他深入观察生活,从他外婆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再如杨令婆气愤时的嘴部表演,也是模仿老年妇女的生活状态并加以艺术夸张和加工;在《刘明珠》中他的眼神运用也十分精彩。以唱显名,尤以老旦的特殊声型和演唱技巧蜚声海内外。他嗓音纯厚柔和,咬字行腔纯正圆润,真假嗓巧妙结合,高低音贯通,似真似假,难以细辨。气息控制深沉有力,运用小气大气(即长气短气)深气浅气皆得心应手,尤其是“偷气”最为突出。演唱感情真挚,富于性格化,如杨令婆唱段“忽听我主登殿中”,在吐字行腔上注意到人物的年龄身份,演唱若断若续,声音有轻有重,使声有抑扬顿挫,字有起伏宛转,有声断气不断、气断情乃生的艺术造诣。在演唱技巧上,善于依据人物的感情变化转折,赋予艺术性的处理,如在包公会李后的诉说演唱中加入梗咽之声,在杨令婆的“你女不过小小西宫”一句,小小二宇之后加入“哼哼”二字,这些声腔和衬字的运用,表现了洪妙既注意音乐唱腔的完整性,又融进人物的感情,使人物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动人。
洪妙唱腔艺术收入《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洪妙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一代潮剧名老旦,在海内外广有影响。洪妙小传入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艺术家辞典》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出生:1904年4月25日,光绪三十年(甲辰)三月初十日
逝世:1986年,农历丙寅年
人物分类
潮剧 旦行演员
1909年至1910年在家乡参加大锣鼓娃娃班。1912年参加潮音正元音圆身纸影班,除演唱外兼司鼓和领奏。1926年曾随老正顺纸影班到泰国演出,演唱其拿手戏《杨令婆辩十本》和《包公会李后》,深受观众欢迎。1929年飘流到泰国,参加当地纸影班老正兴。1930年在泰国加入潮剧戏班老怡梨,成为正式的潮剧演员,在《杨令婆辩本》中饰杨令婆、《包公会李后》中饰李后。曾到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演出。后随剧团回到中国。1934年再度到泰国参加中正顺潮剧班,除演出《辩本》、《会李后》外,还在《唐僧出世》、《朱洪武》、《薛武》等等连台本戏中担任重要角色。但好景不长,中正顺突然星散,他又倒嗓失声,只好又回到家乡,跟祖母一起生活。1938年前后在家乡参加“功德班”,稍后又参加潮剧老玉堂班。
1939年潮汕失陷,纸影班星散,流落到福建东山一带,靠卖唱度过六个年头。抗战胜利后参加潮音永乐班和老一枝香班当演员,1947年参加老源正班,演出剧目有《包公会李后》、《杨令婆辩本》等。
建国后转到源正潮剧团,1951年在《白毛女》中饰老妇,《穷人恨》中饰大成母。1952年在《孔雀东南飞》中饰焦母。1953年在《志愿军未婚妻》中饰赵母,《红楼梦》中饰贾母。1954年在《妇女代表》中饰婆婆。1955年在《卓文君》中饰程妻,《选女婿》中饰丈母娘。1956年在《秦香莲》中饰太后,同年调广东潮剧团。
1957年洪妙随团上京演出,《杨令婆辩本》一戏因其成功塑造了杨令婆的舞台形象而饮誉京华,被誉为“活令婆”。《杨令婆辩本》与《扫窗会》、《闹级》三个潮剧传统锦出戏被誉为“三块宝石”。同年在《苏六娘》中饰乳娘,《拉郎配》中饰李母。1958年底广东潮剧院成立,为一团主要演员,在《苏六娘》中饰乳娘。同年《苏》剧拍摄成电影戏曲艺术片。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随团上京演出。在《阿二伯的龟鬃匙》中饰二姆。1960年随广东潮剧院一团赴香港演出,主演《辩本》。同年,广东潮剧院成立青年剧团,调往青年剧团。1961年在《换偶记》中饰张幼花。1962年在《香罗帕》中饰老夫人。1963年在现代戏《杜鹃山》中饰杜妈妈。1964年在《刘明珠》中饰太后,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电影。同年,参加广东潮剧院建立的农村演出轻骑队。1964年表演唱《某公三哭》。1965年调往广东潮剧院青年实验剧团。1965年在现代戏《借牛》中饰刘母。
“文革”期间辍演。有一段时间到家乡隆都放牛。广东潮剧院恢复建制后,于1978年2月17日,从戏校调到广东潮剧院任顾问,同时在二团工作。1980年随广东潮剧团赴香港访问演出。1982年12月15日广东潮剧院为卢吟词、谢吟、洪妙、吴大举办艺术生活纪念大会。1984年已届80高龄被邀扮在电影戏曲艺术片《张春郎削发》中饰乳娘,在“追殿”一场中多次表演追赶跌倒动作,深入角色,一丝不苟。
其饰演《香罗帕》的黄氏夫人,《换偶记》的张幼花,现代戏《妇女代表》的江母也均各具特色,屡演不衰。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融入舞台艺术程式。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个性鲜明。如杨令婆在殿中有三次起坐的表演,是他深入观察生活,从他外婆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再如杨令婆气愤时的嘴部表演,也是模仿老年妇女的生活状态并加以艺术夸张和加工;在《刘明珠》中他的眼神运用也十分精彩。以唱显名,尤以老旦的特殊声型和演唱技巧蜚声海内外。他嗓音纯厚柔和,咬字行腔纯正圆润,真假嗓巧妙结合,高低音贯通,似真似假,难以细辨。气息控制深沉有力,运用小气大气(即长气短气)深气浅气皆得心应手,尤其是“偷气”最为突出。演唱感情真挚,富于性格化,如杨令婆唱段“忽听我主登殿中”,在吐字行腔上注意到人物的年龄身份,演唱若断若续,声音有轻有重,使声有抑扬顿挫,字有起伏宛转,有声断气不断、气断情乃生的艺术造诣。在演唱技巧上,善于依据人物的感情变化转折,赋予艺术性的处理,如在包公会李后的诉说演唱中加入梗咽之声,在杨令婆的“你女不过小小西宫”一句,小小二宇之后加入“哼哼”二字,这些声腔和衬字的运用,表现了洪妙既注意音乐唱腔的完整性,又融进人物的感情,使人物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动人。
洪妙唱腔艺术收入《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洪妙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一代潮剧名老旦,在海内外广有影响。洪妙小传入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艺术家辞典》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出生:1904年4月25日,光绪三十年(甲辰)三月初十日
逝世:1986年,农历丙寅年
人物分类
潮剧 旦行演员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