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瑶阶(牡丹花) 湖北汉剧旦行演员 董瑶阶个人简介
董瑶阶,男,湖北汉剧旦角。工“八贴”行当。艺名牡丹花。湖北沔阳(今仙桃市新里仁口)人。
从师李老五、赛黄陂。清宣统三年(1911年)来汉入福兴班。他声嗓清脆,唱、做、念、打兼容并茂,被誉为“花衫状元”。初以娃娃旦见长,如演《闹金阶》中的曹瑞莲、《梅龙镇》中的李凤姐,都很出色。中年改演风流旦,善于用表演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尤其对《水浒传》中个性鲜明的三个女性潘金莲、阎惜姣、潘巧云的塑造,颇见卓识。
民国5年(1916年),董和汉剧名师余洪元等人被黎元洪召入北京。他精嚣的表横艺术,在京影响颇大。民国23年,梅兰芳来汉演出时,向董学演《打渔杀家》里饰萧桂英的表演技巧。随后,董进上海,到沙宜,赴四川,展现汉剧表演艺术,深受各地群众赞赏。
董在戏剧改革方面,卓具匠心。《打花鼓》原是一出良莠混杂、爱憎不明的玩笑戏。董改成卖艺夫妇巧就曹相公,表现了对封建势力的憎恨。田汉评论“《打花鼓》经董瑶阶、李春森两位一演,全国闻名”。同时,他还善于借鉴民间艺术,如《老背少》原是沔阳庙会上的传统舞蹈,在一人扮两人的基础上,董增加了故事情节,变一人唱为旦、末兼唱,搬上了舞台。
演出的《活捉三郎》、《打花鼓》、《老背少》三出戏被誉为三绝。汉剧名旦陈伯华得其亲授。
建国后,他从庐山回武汉,重登汉剧舞台。1952年秋,在第一届中南戏曲观摩大会上,被选为主席团成员。是年冬,应文化部邀请,赴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会。旅途病重,返汉去世。董在舞台上度过了52个事秋,长期与余洪元、在天中、李春森等汉剧名师合作,成功地表演了《闹金阶》、《小姑贤》、《反八卦》、《活捉三郎》、《打花鼓》等20多个剧目,
董在晚年曾一度厌世脏俗,虔信佛教,到庐山结事而居,拜佛修身。
出生: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
逝世:1952年,农历壬辰年
人物分类
湖北汉剧 旦行演员
从师李老五、赛黄陂。清宣统三年(1911年)来汉入福兴班。他声嗓清脆,唱、做、念、打兼容并茂,被誉为“花衫状元”。初以娃娃旦见长,如演《闹金阶》中的曹瑞莲、《梅龙镇》中的李凤姐,都很出色。中年改演风流旦,善于用表演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尤其对《水浒传》中个性鲜明的三个女性潘金莲、阎惜姣、潘巧云的塑造,颇见卓识。
民国5年(1916年),董和汉剧名师余洪元等人被黎元洪召入北京。他精嚣的表横艺术,在京影响颇大。民国23年,梅兰芳来汉演出时,向董学演《打渔杀家》里饰萧桂英的表演技巧。随后,董进上海,到沙宜,赴四川,展现汉剧表演艺术,深受各地群众赞赏。
董在戏剧改革方面,卓具匠心。《打花鼓》原是一出良莠混杂、爱憎不明的玩笑戏。董改成卖艺夫妇巧就曹相公,表现了对封建势力的憎恨。田汉评论“《打花鼓》经董瑶阶、李春森两位一演,全国闻名”。同时,他还善于借鉴民间艺术,如《老背少》原是沔阳庙会上的传统舞蹈,在一人扮两人的基础上,董增加了故事情节,变一人唱为旦、末兼唱,搬上了舞台。
演出的《活捉三郎》、《打花鼓》、《老背少》三出戏被誉为三绝。汉剧名旦陈伯华得其亲授。
建国后,他从庐山回武汉,重登汉剧舞台。1952年秋,在第一届中南戏曲观摩大会上,被选为主席团成员。是年冬,应文化部邀请,赴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会。旅途病重,返汉去世。董在舞台上度过了52个事秋,长期与余洪元、在天中、李春森等汉剧名师合作,成功地表演了《闹金阶》、《小姑贤》、《反八卦》、《活捉三郎》、《打花鼓》等20多个剧目,
董在晚年曾一度厌世脏俗,虔信佛教,到庐山结事而居,拜佛修身。
出生: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
逝世:1952年,农历壬辰年
人物分类
湖北汉剧 旦行演员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