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兰 赣南采茶戏组织工作者 刘翠兰个人简介
刘翠兰,女,赣南采茶戏组织工作者。
原是赣县建筑安装公司的职工。在孩童时代,刘翠兰就迷上了赣南采茶戏,经常围着赣县、章贡区以及于都县的一些剧团转,打探演出信息,只要听到哪里有演出,她不顾路途远近,坐不了车步行也要去看戏。时间长了,刘翠兰与一些演员混得很熟。由于大部分演出都在晚上进行,演出地距家里路途较远时,她就和演员们一起挤床睡,第二天才回家。因为看戏,刘翠兰没有少挨父母的骂,但“戏瘾”依旧。结婚生子后,她仍然“戏瘾”十足,用刘翠兰的丈夫李先生的话来说:“刘翠兰几乎没什么缺点,就是太爱看戏了,有时为看戏竟忘了这个家。”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乡镇文艺团体、民间文艺队相继解散,一些文化人士也随之“转业”,演出活动更少了,老人们用扑克、麻将打发时间,赌博现象也多了起来。刘翠兰想办个剧团来丰富老人们的生活,还可以帮助散落在民间的艺人找回自己的追求。
2005年,退休在家的刘翠兰拿出多年的积蓄,将歇业多年的十几名文艺人请来,在赣县光彩大市场租了一间小店铺办起了“客家歌舞剧团”。因为收费便宜,看一台戏仅需一两元钱,吸引了大批的观众。
2006年,狭小的店面无法满足观众的要求,刘翠兰好不容易做通儿女们的工作,将儿女们在县城开办招待所的宴会厅腾出来作演出厅,搭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舞台,添置了一些椅子,每场演出可容纳100多名观众。据演员赖春英介绍,她自1991年开始在赣州学习采茶戏,以往都是东演一场,西演一场,有人请有演出,没人请就在家里待业,自刘翠兰办起剧团,她们几乎每天演出两场,每月收入都在700元以上。一名姓李的演员也认为,有了固定的场所,才更有时间去钻研采茶戏,更好地实现自己对艺术的追求。据刘翠兰的丈夫李先生盘算,剧团开办两年多来一直处于亏本经营状态,每天收得票款只能供发放12名演员的工资,水、电等开支还得由儿女们从招待所的收入里垫付。但自从办起了剧团,每天都能让老伴呆在家里看戏,经常可以看到老伴一边看戏一边不由自主地用手敲桌子拍打节奏,也算圆了老伴的“戏缘”。
人物分类
赣南采茶戏 组织工作者
原是赣县建筑安装公司的职工。在孩童时代,刘翠兰就迷上了赣南采茶戏,经常围着赣县、章贡区以及于都县的一些剧团转,打探演出信息,只要听到哪里有演出,她不顾路途远近,坐不了车步行也要去看戏。时间长了,刘翠兰与一些演员混得很熟。由于大部分演出都在晚上进行,演出地距家里路途较远时,她就和演员们一起挤床睡,第二天才回家。因为看戏,刘翠兰没有少挨父母的骂,但“戏瘾”依旧。结婚生子后,她仍然“戏瘾”十足,用刘翠兰的丈夫李先生的话来说:“刘翠兰几乎没什么缺点,就是太爱看戏了,有时为看戏竟忘了这个家。”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乡镇文艺团体、民间文艺队相继解散,一些文化人士也随之“转业”,演出活动更少了,老人们用扑克、麻将打发时间,赌博现象也多了起来。刘翠兰想办个剧团来丰富老人们的生活,还可以帮助散落在民间的艺人找回自己的追求。
2005年,退休在家的刘翠兰拿出多年的积蓄,将歇业多年的十几名文艺人请来,在赣县光彩大市场租了一间小店铺办起了“客家歌舞剧团”。因为收费便宜,看一台戏仅需一两元钱,吸引了大批的观众。
2006年,狭小的店面无法满足观众的要求,刘翠兰好不容易做通儿女们的工作,将儿女们在县城开办招待所的宴会厅腾出来作演出厅,搭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舞台,添置了一些椅子,每场演出可容纳100多名观众。据演员赖春英介绍,她自1991年开始在赣州学习采茶戏,以往都是东演一场,西演一场,有人请有演出,没人请就在家里待业,自刘翠兰办起剧团,她们几乎每天演出两场,每月收入都在700元以上。一名姓李的演员也认为,有了固定的场所,才更有时间去钻研采茶戏,更好地实现自己对艺术的追求。据刘翠兰的丈夫李先生盘算,剧团开办两年多来一直处于亏本经营状态,每天收得票款只能供发放12名演员的工资,水、电等开支还得由儿女们从招待所的收入里垫付。但自从办起了剧团,每天都能让老伴呆在家里看戏,经常可以看到老伴一边看戏一边不由自主地用手敲桌子拍打节奏,也算圆了老伴的“戏缘”。
人物分类
赣南采茶戏 组织工作者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