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蒲生 京剧史论研究者 杨蒲生个人简介
杨蒲生,男,京剧评论家、收藏家。
从小在舅父的带领下,频繁出入剧场。上初中时,迷上中戏校学生的演出。每逢周日白天,都会去大众剧场看他们的实习演出。数年如一日,从不间断。每看一戏,必在自己的观戏录记下看戏的时间,贴上票根,珍藏戏单。他看戏不是一场两场,而是逢演必看。比如刘秀荣演32场白蛇传,他就看32场。这样,他珍存了一份宝贵的中戏校演出的资料。刘长瑜、李长春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谈及自己第一次实习演出。杨蒲生都会指出他们的记忆有误,并以戏单为证,纠正他们的讹误。这份资料连中戏档案库里也没有那么全。以至海外有人以高价收买,但杨蒲生也没舍得卖掉。却在2001年中戏建校60周年时,无偿赠给了中戏校。中戏为感激他,召开了隆重的赠与盛会,6位研究生台着轮椅把他台进楼上会场。不久中戏投资把这份戏单印成一巨册,名为《回首当年》。
2012年,杨蒲生又把自1951年至1966年自己在剧场看各大院团演出的戏单,无偿赠给首都图书馆。首图从中选出几百份珍贵的演出,印行了《菊苑留痕》一巨册。这两书的出版,弥补了没有建国以来京剧演出戏单书册的缺憾,是杨蒲生对京剧事业的一大贡献。也表现了他不计名利、视金钱如粪土的高风亮节。
曾与穆守荫合作,写了《老三届与园丁》一书,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戏校前几届学生和他们的老师的轶事,在戏曲界广为流传。他们还以“苏武”为笔名(他们的姓是“穆杨”,与“牧羊”同音,故名“苏武”)在戏曲电影报、梨园周刊多次发表文章,谈戏论角,在京津算是资深戏迷和戏评家。
2013年,杨蒲生的糖尿病、心脏病日益加重,几次住院。不幸又摔倒以至腿骨骨折。当年年底在京去世。
出生:1937年,农历丁丑年
逝世:2013年12月29日,农历癸巳年冬月廿七日,下午
人物分类
京剧 史论研究者
从小在舅父的带领下,频繁出入剧场。上初中时,迷上中戏校学生的演出。每逢周日白天,都会去大众剧场看他们的实习演出。数年如一日,从不间断。每看一戏,必在自己的观戏录记下看戏的时间,贴上票根,珍藏戏单。他看戏不是一场两场,而是逢演必看。比如刘秀荣演32场白蛇传,他就看32场。这样,他珍存了一份宝贵的中戏校演出的资料。刘长瑜、李长春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谈及自己第一次实习演出。杨蒲生都会指出他们的记忆有误,并以戏单为证,纠正他们的讹误。这份资料连中戏档案库里也没有那么全。以至海外有人以高价收买,但杨蒲生也没舍得卖掉。却在2001年中戏建校60周年时,无偿赠给了中戏校。中戏为感激他,召开了隆重的赠与盛会,6位研究生台着轮椅把他台进楼上会场。不久中戏投资把这份戏单印成一巨册,名为《回首当年》。
2012年,杨蒲生又把自1951年至1966年自己在剧场看各大院团演出的戏单,无偿赠给首都图书馆。首图从中选出几百份珍贵的演出,印行了《菊苑留痕》一巨册。这两书的出版,弥补了没有建国以来京剧演出戏单书册的缺憾,是杨蒲生对京剧事业的一大贡献。也表现了他不计名利、视金钱如粪土的高风亮节。
曾与穆守荫合作,写了《老三届与园丁》一书,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戏校前几届学生和他们的老师的轶事,在戏曲界广为流传。他们还以“苏武”为笔名(他们的姓是“穆杨”,与“牧羊”同音,故名“苏武”)在戏曲电影报、梨园周刊多次发表文章,谈戏论角,在京津算是资深戏迷和戏评家。
2013年,杨蒲生的糖尿病、心脏病日益加重,几次住院。不幸又摔倒以至腿骨骨折。当年年底在京去世。
出生:1937年,农历丁丑年
逝世:2013年12月29日,农历癸巳年冬月廿七日,下午
人物分类
京剧 史论研究者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