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华 京剧旦行演员 李薇华个人简介
李薇华,女,京剧旦角。生于湖北武汉。是李蔷华的胞妹。
8岁起学戏登台,当时出于与姐姐同台配戏的需要,无论花旦、小生、老生行当的角色她都学。直到15岁时,她才归路专工花旦戏,由孙瑶芳、林品卿等名师以《金玉奴》等剧为之开蒙。据成都市京剧团张燕华讲:抗战期间李蔷华、李薇华姐妹来到抗战大后方的成都,与张燕华本人同在成都春熙大舞台练功学戏。那时,她们姐妹还分别有一个小名叫苹果(李蔷华)和桔子(李薇华)。同时,李薇华在成都拜醉丽君为师学艺。
1946年春末,李薇华与姐姐携手组建“蔷薇京剧团”到上海大舞台演出,大受欢迎,随即定居在沪。
1951年3月荀慧生率团莅沪,在天蟾舞台公演一个月,年芳18岁的李薇华第一次观摩荀先生的艺术,十分倾慕。于是,他每天都去观看、学习,立志投身荀门。后经京剧名票苏少卿引荐,她去拜见了荀慧生先生。数日后,又在九如酒家举行了拜师仪式,旋即随师赴苏州巡回演出,学会了荀派第一出名剧《钗头凤》,那是在荀慧生腹泻卧床时抱病授艺的,使她非常感动。此后,她和荀先生一别6年,但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1958年应荀之邀,李薇华调到北京。
到京后,李薇华一直住在荀家,与荀的女儿荀令莱同屋。从此师生朝夕相处,受亲炙七年。那时荀先生已经不常演出,注重于荀派剧目的加工整理和培养青年演员。显然李薇华是他栽培的重点,学到了十几出荀派杰作,如:《红娘》、《辛安驿》、《卓文君》、《红楼二尤》、《杜十娘》、《荀灌娘》、《勘玉钏》、《元宵迷》、《金玉奴》、《绣襦记》、《花田错》、《埋香幻》、《英杰烈》等。1961年和1962年她随荀慧生剧团赴东北、陕西、四川等地巡演,师生同台献艺。每到一地,荀慧生总是让李薇华先演三场,接着再由自己演出。这既是提携后辈新人,又是教学的好方法。从而使李薇华对荀派艺术的认识更全面而深刻了。此后,凡是向荀先生登门求教的学生,一概全由李薇华传授。
荀派的《红娘》等代表作固然活泼灵动,但其演悲剧《钗头凤》、《杜十娘》等,却颇有静气,而且更见深度。荀慧生告诫他:“学戏不能急,要先学会’走’,你再’跑’,应学得瓷实,切莫贪快。”他最怕把荀派戏演“疯”了,他说:“最怕别人学我过火,学了七分就可以了。”他常强调“演戏要有三分生,念白要想着念,不要抢着念。”这些教导都使李薇华受益匪浅。
专心学艺演戏的李薇华直到1960年8月,28岁时才结婚。她的夫君吴申年是化学工程师,同年5月在北京订婚时,荀慧生和夫人张伟君曾与他们合影留念。1965年10月李薇华为照顾84岁的婆母,离京返沪。那时北京“四大名旦”的各自剧团按上级指令合并为一个团,生存空间十分艰难,李薇华便离开了荀剧团,此后,又一度调到湖南长沙京剧团。1966年4月,他辞职回上海。从此,作为普通的家庭主妇在家相夫教子,脱离舞台。有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虽亦受到过冲击,但却逃离了“挨斗”的灾难。
李薇华在脱离京剧舞台34年后的2000年,将近70岁的她,接到北京邀请,请她赴京为恩师荀慧生1957年演出《得意缘》和《钗头凤》的珍贵录音音配像、一开始,李薇华觉得自己脱离舞台太久,恐难以胜任,便再三婉辞。最终出于要为恩师开创的艺术事业做些实事,李薇华还是接受了。这是她离开京剧舞台34年后再次粉墨登场,宝刀不老,难能可贵,不但演技纯熟,把剧中人刻画的极为生动传神,而且扮相十分甜美漂亮,丝毫看不出是古稀老人。
2014年去世。
出生:1932年,农历壬申年
逝世:2014年9月8日,农历甲午年八月十五日,19时13分
人物分类
京剧 旦行演员
8岁起学戏登台,当时出于与姐姐同台配戏的需要,无论花旦、小生、老生行当的角色她都学。直到15岁时,她才归路专工花旦戏,由孙瑶芳、林品卿等名师以《金玉奴》等剧为之开蒙。据成都市京剧团张燕华讲:抗战期间李蔷华、李薇华姐妹来到抗战大后方的成都,与张燕华本人同在成都春熙大舞台练功学戏。那时,她们姐妹还分别有一个小名叫苹果(李蔷华)和桔子(李薇华)。同时,李薇华在成都拜醉丽君为师学艺。
1946年春末,李薇华与姐姐携手组建“蔷薇京剧团”到上海大舞台演出,大受欢迎,随即定居在沪。
1951年3月荀慧生率团莅沪,在天蟾舞台公演一个月,年芳18岁的李薇华第一次观摩荀先生的艺术,十分倾慕。于是,他每天都去观看、学习,立志投身荀门。后经京剧名票苏少卿引荐,她去拜见了荀慧生先生。数日后,又在九如酒家举行了拜师仪式,旋即随师赴苏州巡回演出,学会了荀派第一出名剧《钗头凤》,那是在荀慧生腹泻卧床时抱病授艺的,使她非常感动。此后,她和荀先生一别6年,但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1958年应荀之邀,李薇华调到北京。
到京后,李薇华一直住在荀家,与荀的女儿荀令莱同屋。从此师生朝夕相处,受亲炙七年。那时荀先生已经不常演出,注重于荀派剧目的加工整理和培养青年演员。显然李薇华是他栽培的重点,学到了十几出荀派杰作,如:《红娘》、《辛安驿》、《卓文君》、《红楼二尤》、《杜十娘》、《荀灌娘》、《勘玉钏》、《元宵迷》、《金玉奴》、《绣襦记》、《花田错》、《埋香幻》、《英杰烈》等。1961年和1962年她随荀慧生剧团赴东北、陕西、四川等地巡演,师生同台献艺。每到一地,荀慧生总是让李薇华先演三场,接着再由自己演出。这既是提携后辈新人,又是教学的好方法。从而使李薇华对荀派艺术的认识更全面而深刻了。此后,凡是向荀先生登门求教的学生,一概全由李薇华传授。
荀派的《红娘》等代表作固然活泼灵动,但其演悲剧《钗头凤》、《杜十娘》等,却颇有静气,而且更见深度。荀慧生告诫他:“学戏不能急,要先学会’走’,你再’跑’,应学得瓷实,切莫贪快。”他最怕把荀派戏演“疯”了,他说:“最怕别人学我过火,学了七分就可以了。”他常强调“演戏要有三分生,念白要想着念,不要抢着念。”这些教导都使李薇华受益匪浅。
专心学艺演戏的李薇华直到1960年8月,28岁时才结婚。她的夫君吴申年是化学工程师,同年5月在北京订婚时,荀慧生和夫人张伟君曾与他们合影留念。1965年10月李薇华为照顾84岁的婆母,离京返沪。那时北京“四大名旦”的各自剧团按上级指令合并为一个团,生存空间十分艰难,李薇华便离开了荀剧团,此后,又一度调到湖南长沙京剧团。1966年4月,他辞职回上海。从此,作为普通的家庭主妇在家相夫教子,脱离舞台。有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虽亦受到过冲击,但却逃离了“挨斗”的灾难。
李薇华在脱离京剧舞台34年后的2000年,将近70岁的她,接到北京邀请,请她赴京为恩师荀慧生1957年演出《得意缘》和《钗头凤》的珍贵录音音配像、一开始,李薇华觉得自己脱离舞台太久,恐难以胜任,便再三婉辞。最终出于要为恩师开创的艺术事业做些实事,李薇华还是接受了。这是她离开京剧舞台34年后再次粉墨登场,宝刀不老,难能可贵,不但演技纯熟,把剧中人刻画的极为生动传神,而且扮相十分甜美漂亮,丝毫看不出是古稀老人。
2014年去世。
出生:1932年,农历壬申年
逝世:2014年9月8日,农历甲午年八月十五日,19时13分
人物分类
京剧 旦行演员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