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峰(陈鸿声) 京剧生行演员 陈鹤峰个人简介
陈鹤峰,男,京剧生角。原名陈鸿声。浙江鄞县人。
13岁从师谢月亭学唱京剧老生。两年后演唱于浙江及江苏南部各地,常演《斩黄袍》、《斩马谡》、《辕门斩子》、《碰碑》等唱功戏,兼演武生戏。
1929年到上海,搭班周信芳主演的老天蟾舞台,改名陈鹤峰。他倾慕“麒派”艺术,揣摩仿效其唱念表演。一次演出《八本封神榜》,票已全部售出,周临时患病不能登场,戏码也无法更换,前后台都十分焦急,陈自荐代演闻太师一角,声容动作酷似周之表演,不断博得热烈掌声。由此得周器重,于1932年收其为徒,悉心教导,使其艺术更为精进。以后和张翼鹏(名武生),云艳霞(名旦角,后与陈结婚)合作,在荣记大舞台演出《西游记》,名声更为上海观众熟知。其后在“新天蟾”领衔主演《金镖黄天霸》、《华丽缘》等连台本戏,连场爆满,盛极一时。1943年首次来武汉,演出于汉口大舞台(今人民剧院),深受武汉观众欢迎。1948年春节第二次来汉演出,至次年3月去长沙。
1949年9月由长沙回上海路过武汉,经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文艺处挽留,演出于民众乐园大舞台,并参加筹建中南京剧工作团。1950年1月,中南京剧工作团成立,任副团长。1952年中南京剧团改为武汉市京剧团,继续任副团长。1953年随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去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登台演出。在1954年武汉防汛斗争中,率队深入工地演唱,荣立三等功。1956年随中央代表团赴西藏慰问演出。1960年调任湖北省戏曲学校副校长。
其表演风格以“麒派”为基调,博采众家之长,同时依据自身的秉赋条件,创新发展。表演细腻,神完气足,身段大方潇洒,嗓音宽润、吐字清晰,有强烈的感染力。表演《楚汉相争》、《观画跑城》、《四进士》、《打严嵩》、《明末遗恨》等“麒派”名剧深得师传要旨,演得栩栩如生,为观众喜爱。在1949年武汉市第一届戏曲会演上获表演一等奖。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被授予奖状。1956年湖北省第一届戏曲会演,获省人民政府奖状及表演一等奖。
出生: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
逝世:1981年,农历辛酉年
人物分类
京剧 生行演员
13岁从师谢月亭学唱京剧老生。两年后演唱于浙江及江苏南部各地,常演《斩黄袍》、《斩马谡》、《辕门斩子》、《碰碑》等唱功戏,兼演武生戏。
1929年到上海,搭班周信芳主演的老天蟾舞台,改名陈鹤峰。他倾慕“麒派”艺术,揣摩仿效其唱念表演。一次演出《八本封神榜》,票已全部售出,周临时患病不能登场,戏码也无法更换,前后台都十分焦急,陈自荐代演闻太师一角,声容动作酷似周之表演,不断博得热烈掌声。由此得周器重,于1932年收其为徒,悉心教导,使其艺术更为精进。以后和张翼鹏(名武生),云艳霞(名旦角,后与陈结婚)合作,在荣记大舞台演出《西游记》,名声更为上海观众熟知。其后在“新天蟾”领衔主演《金镖黄天霸》、《华丽缘》等连台本戏,连场爆满,盛极一时。1943年首次来武汉,演出于汉口大舞台(今人民剧院),深受武汉观众欢迎。1948年春节第二次来汉演出,至次年3月去长沙。
1949年9月由长沙回上海路过武汉,经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文艺处挽留,演出于民众乐园大舞台,并参加筹建中南京剧工作团。1950年1月,中南京剧工作团成立,任副团长。1952年中南京剧团改为武汉市京剧团,继续任副团长。1953年随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去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登台演出。在1954年武汉防汛斗争中,率队深入工地演唱,荣立三等功。1956年随中央代表团赴西藏慰问演出。1960年调任湖北省戏曲学校副校长。
其表演风格以“麒派”为基调,博采众家之长,同时依据自身的秉赋条件,创新发展。表演细腻,神完气足,身段大方潇洒,嗓音宽润、吐字清晰,有强烈的感染力。表演《楚汉相争》、《观画跑城》、《四进士》、《打严嵩》、《明末遗恨》等“麒派”名剧深得师传要旨,演得栩栩如生,为观众喜爱。在1949年武汉市第一届戏曲会演上获表演一等奖。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被授予奖状。1956年湖北省第一届戏曲会演,获省人民政府奖状及表演一等奖。
出生: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
逝世:1981年,农历辛酉年
人物分类
京剧 生行演员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