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妙香 京剧生行演员 姜妙香个人简介
姜妙香,男,京剧小生。名汶,字慧波,又字静芳。祖籍直隶省河间府(今河北省沧州地区)献县人,生于北京。父亲姜俪云,乃四喜班的旦角演员,母陈氏,是著名昆曲世家陈金雀的孙女,通音律。
姜妙香五六岁就能唱一些旦角唱段,七岁拜谢双寿、田宝琳为师学青衣,由于家学渊源又经名师教诲进步很快,初次登台演出《三娘教子》便得到好评。九岁开始正式唱戏,他嗓子好,会戏较多,而且身材较高(绰号“姜大个儿”),两年后戏班接纳为正式演员,开始舞台生涯。十一岁搭入宝胜和班演出《落花园》、《孝义节》、《彩楼配》等唱功戏,由于他嗓音嘹亮、气力充沛、口齿清晰引起观众注意,他又向陈德霖、茹莱卿学了很多昆曲和皮黄戏,特别是唱法和念法上大有进步,讲究轻重缓疾,刚柔相济,四声尖团,音润吞吐等等。他按照老师的教诲勤奋锻炼,一丝不苟,不仅在唱青衣时得到发挥,改唱小生后在革新唱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在王瑶卿因嗓音关系极少演出、而王蕙芳、梅兰芳尚未成名之时,脱颖而出,大获好评,十六岁的姜妙香与王凤卿、刘鸿升一同加入著名演员田际云所组的玉成班。他与王凤卿合演《武昭关》、《南天门》、《战蒲关》等生旦对儿戏,与王凤卿、刘鸿升合演《大保国·二进宫》都十分叫座。姜妙香的嗓子好,能连唱两个小时都不觉吃力,因此而赢得“姜八刻”的美誉。
就在他跨入青衣表演的极盛时期,因劳累过度而吐血辍演,一病两年。病情稍好后,嗓音恢复较慢,于是他二十一岁拜了冯蕙林、陆杏林为师改学小生。向茹莱卿学习武功身段,二十二岁时搭入双庆班,他白天演出,晚上学戏,在漫长的岁月里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成为京剧著名小生演员。1915年正月初八,他与高庆奎在北京吉祥剧院合演《黄鹤楼》,他在剧中饰周瑜,高亢嘹亮的嗓音已完全恢复,此次演出一鸣惊人。后又与梅兰芳合作演出《玉堂春》,二人珠联璧合,倾倒观众,传为佳话,自此也开始了他们二人长达四十六年之久的艺术合作之路。姜妙香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努力创新,呕心沥血的创造了许多优美动听的小生唱腔及多种新颖别致的唱法,特色鲜明,耐人寻味,形成了脍炙人口的“姜派”。他对小生传统唱腔精雕细刻的进行加工改进,坚持“声随词变”、“按情行腔”的法则,确实做到了“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使唱腔更加贴切表达人物的情感,更加悦耳动听。梅派的全部新戏如《黛玉葬花》、《千金一笑》、《牢狱鸳鸯》、《洛神》、《西施》等剧目中的小生唱腔,都是由姜妙香和琴师王少卿共同研制的。此外马派戏、程派戏等剧中的小生唱段他都有新腔之作。七十岁还为《穆桂英挂帅》设计了小生唱腔。姜妙香在发展小生声腔艺术方面,承前启后,功绩卓著,受人喜爱,流传不衰。
姜妙香由青衣改演小生,师承冯蕙林、陆杏林,并取法德珺如、朱素云,博采众长而且富于创造,发展了小生唱腔以书,形成了新的流派,称为“姜派”。姜妙香同梅兰芳合作近半个世纪,在梅兰芳创演的全部新戏和梅派传统剧目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小人物形象,使他的演唱艺术影响深远。并因长期的合作,具有梅兰芳相近的风格,儒雅庄重,真挚自然。他的戏路文武皆擅长而偏于文,唱做俱佳而精于唱,悲喜剧皆演而更宜于喜剧,其主要贡献在于改革、丰富了小生的唱腔。他嗓音甜润高亮,耐唱受听,他吸取了青衣的传统唱腔、唱法和运腔技巧,使之充分“小生化”,脱俗而且无脂粉气。经他精心加工设计,创制出别致优雅、富于感情的新腔,如《四郎探母》中杨宗保“扯四门”的西皮唱段,经他演唱后,成为流传至今的名唱。对《玉门关》中班超的唱段他也做了多次的再创造,先由西皮改成二黄,又将唱词浓缩,另谱新腔,丰富了二黄原板、三眼的长发,使之曲折婉转,还设计了[西皮快二六转快板]的唱腔,使之成为姜派代表剧目之一。他的气力充沛,气口运用巧妙,对于偷气、送气有精深的功力,尤其善于掌握气息的技巧同演唱情韵的关系。念白讲求声韵和吐字,强调语气的平易和传情。武功亦佳,扎靠戏开打利落,招数清楚,身手稳健,从不卖弄技巧。精心的琢磨剧中人物的心理、地位、环境、运用唱、念、做等身段予以恰当、合理的表现,正是姜妙香演戏的一大特色。
他能戏极多,袍带小生、扇子生、穷生以及翎子生的剧目都很精彩。《监酒令》、《辕门射子》、《白门楼》、《借赵云》、《黄鹤楼》、《罗成叫关》、《小宴》、《飞虎山》、《状元谱》、《连升店》等均富姜派特色。梅派传统剧目《宇宙锋》、《贵妃醉酒》、《虹霓关》、《穆天王》、《春秋配》、《奇双会》、《玉堂春》、《游园惊梦》及梅派新排剧目《西施》、《霸王别姬》、《洛神》、《木兰从军》、《太真外传》、《廉锦枫》、《生死恨》、《凤还巢》、《牢狱鸳鸯》、《春灯谜》、《黛玉葬花》、《千斤一笑》、《俊袭人》等,也都得到姜妙香的有力配合。他还参加了程砚秋、徐碧云、言慧珠和马连良等人的新剧目演出,如《鸳鸯冢》、《绿珠》、《火牛阵》等。姜妙香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曲学校教授,北京宣武区政协委员,中国戏协北京分会常务理事等职。他为人敦厚善良,谦逊质朴,对待学生和蔼可亲,毫不保留。
姜妙香有弟子闫庆林、沈曼华、童寿苓、江世玉、徐和才、黄定、刘雪涛、荀令香、杨小卿等五十一人,张春孝、夏永泉、萧润德、叶少兰、韩世杰、于万增等中国戏曲学校的学生都曾受教;津沪票界潘经荪、袁青云、何时希等皆与姜有交往,均擅演姜派名剧。
出生:1890年2月22日,光绪十六年(庚寅)二月初四日
逝世:1972年7月21日,农历壬子年六月十一日
人物分类
京剧 生行演员
姜妙香五六岁就能唱一些旦角唱段,七岁拜谢双寿、田宝琳为师学青衣,由于家学渊源又经名师教诲进步很快,初次登台演出《三娘教子》便得到好评。九岁开始正式唱戏,他嗓子好,会戏较多,而且身材较高(绰号“姜大个儿”),两年后戏班接纳为正式演员,开始舞台生涯。十一岁搭入宝胜和班演出《落花园》、《孝义节》、《彩楼配》等唱功戏,由于他嗓音嘹亮、气力充沛、口齿清晰引起观众注意,他又向陈德霖、茹莱卿学了很多昆曲和皮黄戏,特别是唱法和念法上大有进步,讲究轻重缓疾,刚柔相济,四声尖团,音润吞吐等等。他按照老师的教诲勤奋锻炼,一丝不苟,不仅在唱青衣时得到发挥,改唱小生后在革新唱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在王瑶卿因嗓音关系极少演出、而王蕙芳、梅兰芳尚未成名之时,脱颖而出,大获好评,十六岁的姜妙香与王凤卿、刘鸿升一同加入著名演员田际云所组的玉成班。他与王凤卿合演《武昭关》、《南天门》、《战蒲关》等生旦对儿戏,与王凤卿、刘鸿升合演《大保国·二进宫》都十分叫座。姜妙香的嗓子好,能连唱两个小时都不觉吃力,因此而赢得“姜八刻”的美誉。
就在他跨入青衣表演的极盛时期,因劳累过度而吐血辍演,一病两年。病情稍好后,嗓音恢复较慢,于是他二十一岁拜了冯蕙林、陆杏林为师改学小生。向茹莱卿学习武功身段,二十二岁时搭入双庆班,他白天演出,晚上学戏,在漫长的岁月里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成为京剧著名小生演员。1915年正月初八,他与高庆奎在北京吉祥剧院合演《黄鹤楼》,他在剧中饰周瑜,高亢嘹亮的嗓音已完全恢复,此次演出一鸣惊人。后又与梅兰芳合作演出《玉堂春》,二人珠联璧合,倾倒观众,传为佳话,自此也开始了他们二人长达四十六年之久的艺术合作之路。姜妙香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努力创新,呕心沥血的创造了许多优美动听的小生唱腔及多种新颖别致的唱法,特色鲜明,耐人寻味,形成了脍炙人口的“姜派”。他对小生传统唱腔精雕细刻的进行加工改进,坚持“声随词变”、“按情行腔”的法则,确实做到了“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使唱腔更加贴切表达人物的情感,更加悦耳动听。梅派的全部新戏如《黛玉葬花》、《千金一笑》、《牢狱鸳鸯》、《洛神》、《西施》等剧目中的小生唱腔,都是由姜妙香和琴师王少卿共同研制的。此外马派戏、程派戏等剧中的小生唱段他都有新腔之作。七十岁还为《穆桂英挂帅》设计了小生唱腔。姜妙香在发展小生声腔艺术方面,承前启后,功绩卓著,受人喜爱,流传不衰。
姜妙香由青衣改演小生,师承冯蕙林、陆杏林,并取法德珺如、朱素云,博采众长而且富于创造,发展了小生唱腔以书,形成了新的流派,称为“姜派”。姜妙香同梅兰芳合作近半个世纪,在梅兰芳创演的全部新戏和梅派传统剧目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小人物形象,使他的演唱艺术影响深远。并因长期的合作,具有梅兰芳相近的风格,儒雅庄重,真挚自然。他的戏路文武皆擅长而偏于文,唱做俱佳而精于唱,悲喜剧皆演而更宜于喜剧,其主要贡献在于改革、丰富了小生的唱腔。他嗓音甜润高亮,耐唱受听,他吸取了青衣的传统唱腔、唱法和运腔技巧,使之充分“小生化”,脱俗而且无脂粉气。经他精心加工设计,创制出别致优雅、富于感情的新腔,如《四郎探母》中杨宗保“扯四门”的西皮唱段,经他演唱后,成为流传至今的名唱。对《玉门关》中班超的唱段他也做了多次的再创造,先由西皮改成二黄,又将唱词浓缩,另谱新腔,丰富了二黄原板、三眼的长发,使之曲折婉转,还设计了[西皮快二六转快板]的唱腔,使之成为姜派代表剧目之一。他的气力充沛,气口运用巧妙,对于偷气、送气有精深的功力,尤其善于掌握气息的技巧同演唱情韵的关系。念白讲求声韵和吐字,强调语气的平易和传情。武功亦佳,扎靠戏开打利落,招数清楚,身手稳健,从不卖弄技巧。精心的琢磨剧中人物的心理、地位、环境、运用唱、念、做等身段予以恰当、合理的表现,正是姜妙香演戏的一大特色。
他能戏极多,袍带小生、扇子生、穷生以及翎子生的剧目都很精彩。《监酒令》、《辕门射子》、《白门楼》、《借赵云》、《黄鹤楼》、《罗成叫关》、《小宴》、《飞虎山》、《状元谱》、《连升店》等均富姜派特色。梅派传统剧目《宇宙锋》、《贵妃醉酒》、《虹霓关》、《穆天王》、《春秋配》、《奇双会》、《玉堂春》、《游园惊梦》及梅派新排剧目《西施》、《霸王别姬》、《洛神》、《木兰从军》、《太真外传》、《廉锦枫》、《生死恨》、《凤还巢》、《牢狱鸳鸯》、《春灯谜》、《黛玉葬花》、《千斤一笑》、《俊袭人》等,也都得到姜妙香的有力配合。他还参加了程砚秋、徐碧云、言慧珠和马连良等人的新剧目演出,如《鸳鸯冢》、《绿珠》、《火牛阵》等。姜妙香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曲学校教授,北京宣武区政协委员,中国戏协北京分会常务理事等职。他为人敦厚善良,谦逊质朴,对待学生和蔼可亲,毫不保留。
姜妙香有弟子闫庆林、沈曼华、童寿苓、江世玉、徐和才、黄定、刘雪涛、荀令香、杨小卿等五十一人,张春孝、夏永泉、萧润德、叶少兰、韩世杰、于万增等中国戏曲学校的学生都曾受教;津沪票界潘经荪、袁青云、何时希等皆与姜有交往,均擅演姜派名剧。
出生:1890年2月22日,光绪十六年(庚寅)二月初四日
逝世:1972年7月21日,农历壬子年六月十一日
人物分类
京剧 生行演员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