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二人台《十对花》王茂林 王丽霞(梨园伉俪)
《十对花》是二人台传统剧目,属“小秧歌戏”,由南、北两路组成。 “南路”是丰镇县秧歌,主要流传于丰镇、雁北地区,有时也叫“大同曲子”。 “北路”是神木县秧歌,主要流传于神木、准旗、东胜、包头、河曲、忻州、代县以及“口外”各地。大同市和朔州市也有南路二人台。\n《十对花》是“南路”二人台传统剧目之一,全剧共分十对花,故名《十对花》。《十对花》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吸取了其他民间歌舞艺术,如社火中的“打花棍”(也叫“打霸王鞭”)以及传统小戏“跑灯”等某些表演形式演变而成。最初由艺人根据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以及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故事而创作,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n《十对花》由舞伴们手执花棍(霸王鞭)敲击演唱,并配以“对花”、“数花”等民歌形式形成别具一格的表演特点。舞者边舞边唱,配以鼓板、四块瓦等民族乐器伴奏,气氛热烈。\n《十对花》自明、清以来,在以大同为中心的晋北地区广为流传。现存民歌《十对花》仅有16段词,反映16种花,每种花有10段唱词,包括各种花卉的花名、别名、种类、习性及栽培技术等内容。这些唱词有规律地排列组合,以四季时令顺序起首,“冬月”(农历十一月)为一段,“腊月”(农历十二月)至“十月”(农历十月)每月两段,“正月”(农历一月)“六月”(农历六月)每两月一段,“二月”(农历二月)“五月”(农历五月)每段五段,“三月”(农历三月)“九月”(农历九月)每段四段,“四月”(农历四月)“七月”(农历七月)每段三段,“八月”(农历八月)“十月”(农历十月)每段两段。这种规律性的排列方式是经过艺人世代相传、约定俗成的,它不仅有严谨的结构和严谨的格式,同时具有民间舞蹈的特点。\n二人台《十对花》是大同市唯一保留完整的“小秧歌”曲目。它以其独特的演唱形式和表演技巧以及地方特色的音乐与舞蹈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MP3音频下载
适用存储设备:U盘、TF卡、内存卡、移动硬盘等
声明:资源以实际为准。戏曲资源收集自网络,若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